别急!特朗普要求美国高校限制留学生比例,恢复强制标化考试,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未必是坏消息……

 关于留学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14 17:41

2025年10月初,特朗普政府向全美九所大学发出了一份长达十页的“邀请函”,提议通过签署《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公约》协议,旨在“改革”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。

图片
图片
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规定是:“本科国际学生比例不得超过 15%,且任何单一国家的国际学生比例不得超过 5%。”

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对留学生的全面收紧,特别是对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留学生大国而言,更像是一道“限流阀”。

然而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场看似收紧的政策变革,可能成为一场“去水化”改革——它将清理那些依赖学费生存的“水留项目”,反而为真正凭实力冲刺名校的中国学生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。

简单来说,这份契约的内容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:去政治化、重标化、限国际生。

十项核心条款:

去政治化、重标化、限国际生

这份契约的主要内容包括:

  1. 禁止在招生或财政援助中考虑性别、种族、政治立场或宗教;

  2. 要求所有申请者必须提交 SAT 或 ACT 成绩;

  3. 严打政治歧视,保护保守派学者的言论自由;

  4. 打击非学术性质的抗议或校园政治示威;

  5. 禁止大学职员以官方身份发表政治言论;

  6. 严查成绩通胀现象;

  7. 保留单性别浴室和更衣室;

  8. 对超级富校(人均捐赠额超 200 万美元)理工科学生免除学费;

  9. 限制国际学生比例,全校不超 15%,单一国家不超 5%;

  10.  所有高校须公开披露外国资金来源。

图片

契约中列出的十条“核心要求”几乎涉及了美国高校的所有敏感领域。然而,这份协议却被白宫描述为一场“互惠交易”:

只要签署,大学将获得一系列“积极回报”,包括更高的经费报销比例、优先获得联邦拨款机会,以及与其他联邦机构的合作资源。

如果不签署,那就得自行解决资金和合作问题。

图片

最重要的一条

国际生限额15%,单国不超5%

对国际教育的最大冲击来自于对国际学生人数的明确限制:外国签证学生的比例不得超过 15%,且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比例不得超过 5%。

以一所拥有 1 万名本科生的大学为例,最多只能录取 1500 名国际学生,而来自中国的学生名额将被限制在 500 人以内。对于每年录取上千名中国学生的纽约大学(NYU)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(UIUC)来说,这将是一次“腰斩级打击”。

根据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,目前多所美国顶尖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已超过 20%,其中一些知名学府的中国学生比例也接近或超过 5%。

图片

一旦协议签署,这些学校将被迫大幅缩减国际学生的招生规模,并重新调整其招生战略。

对中国学生的影响

:未必全是坏消息

尽管国际学生限额对中国学生构成了显著挑战,但政策中也隐含了一些潜在的利好因素:

01

标化回归是利好

契约要求恢复 SAT/ACT 强制提交,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大利好。此前,许多美国大学实施了“Test-Optional”政策,招生更加关注背景包装和个人陈述。然而,现在标化考试重新成为硬性要求,中国学生在学术基础和应试能力上的优势将再次得到凸显。

02

竞争更加公平:

国际学生名额减少后,学校将更加珍惜这些名额,优先录取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申请者。过去,一些高校可能为了学费收入而录取部分“付费水项目生”,但如今这种现象可能会减少。对于那些一直凭借硬实力竞争的中国学生来说,录取的优先级反而得到了提高。

03

中国学生形象加分:

契约中提到要审查“对美国价值观有敌意”的申请者。相比一些高风险国家,中国学生普遍被视为勤奋、守规矩的群体。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,这种“安全牌”可能会提高中国学生的录取概率。

总体来看,这项政策表面上是收紧,但实际上是一种“优中选优”的筛选,最终留给的将是那些硬实力更强的申请者。

图片

如何应对?

对中国学生和家庭的启示

尽管这项政策目前仍处于“倡议”阶段,但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:美国高校的“留学水分”正在被挤压,竞争将回归“学术为王”的轨道。

实力始终是通行证。

随着政策的收紧,学校的要求将更加挑剔。学生必须更加专注于提升学术成绩、标准化考试(如 SAT/ACT/AP)分数、语言能力以及真实的科研或课外活动背景。

那些依靠包装和巨额花费打造的“华丽”简历,在新的审核标准下将逐渐失去效力。

图片

政策的

不确定性和执行难度

目前,这项政策仍只是一份“倡议”,最终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
01

法律的不确定

契约将招生、雇佣、表达自由等敏感议题捆绑在一起,已引发了关于“联邦越权”和“事实勒索”的质疑。

美国高校的学术参议会和公民自由团体可能会提起诉讼,若法院受理,执行进程可能会因此拖慢,演变成一场“走走停停”的政治拉锯战。

02

各州与高校的抵抗

加州州长纽森已公开表示,任何签署该契约的高校将无法获得州政府补贴。

这种“联邦拉、州政府拽”的局面可能会促使许多高校采取观望或“技术性拖延”的策略。

麻省理工学院明确表示:“我们欢迎政策支持,但拒绝政治干预。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交易的条件。”

图片

顶尖名校最看重的是声誉和自治,通常不愿为短期的政治红利背上“学术自由倒退”的标签。

校内师生、捐赠方、校董会的多重博弈,使得政策的落地过程可能一波三折。与此同时,民权组织也准备提起法律诉讼,认为这份契约侵犯了学术自由。自特朗普第二次执政以来,许多高调政策都曾被法院搁置或被官僚系统稀释,最终未能落实。

无论结果如何,美国教育回归考试和公平竞争的风向已经确定。未来如何发展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
图片

想咨询更多有关海外就读的相关信息吗?

任何有关海外就读的相关问题,

我都会为您详细解答哦!

在准备留学过程中

不管遇见什么困难,请记得找熙茂哦